先说运镜
我妹双手轻轻一扒,那块酱色的炖肘子就颤乎乎地烂开了,露出里面红白相间的肉。热气还没完
全散开,油汁就四溢横流。
我妹撕下一吊子,在旁边的料碗里猛蘸几个来回,随即提起,连汤带水塞进嘴里。不知是热乎劲
儿,还是对肉香的满足,她一边鼓着嘴大嚼,一边翻着白眼直哆嗦。
旁边的学生像被施了咒,一个个愣在那里看我妹吃,等孩子们的喉头开始不停耸动,你才听见,
教室里到处是咽口水的声音。
上面是答主随手编的一段描写,不算高明,但是把运镜讲清楚了。
运镜,是一种电影拍摄术语,既然你的文字要出现画面感,那么你在动笔前,就把自己想象成一部
电影的摄影师。
你的笔,就是摄影机,
你想让画面怎么拍,就怎么运动镜头。

上面答主那段吃肉的运镜,是最基础的「近景→中景→远景」。
因此你看这段文字的时候,脑中的画面,先是一块肘子肉占据了屏幕,接着肉被扒开,呈现出内部
的样子。
这些都是近景。
下个镜头也是近景,肉被撕下一块,蘸料。
当镜头出现人物时,画面就拉远了,
因此我妹吃肉的整个过程,是中景。
镜头继续拉远,画面中包含了我妹、她的学生、整个教室,这就变成远景。
假如你是个摄影师,你会先问:为什么要这么拍?我一开始直接就给远景,从扒肉、蘸料、吃、孩
子们馋嘴一股脑儿全放在镜头里不就挺省事么,干嘛要先给肉特写,再给主角特写,最后才交代整
个环境?

这就是叙事表现手法。
写作也是这样,如果说情节是一部作品的骨架,运镜就是血肉,它让作品不再干巴巴,而是充满了
生机和灵气。
运镜还可以是「远景→中景→近景」
这种方式往往用在表达沧桑、豪迈、悲凉、命运等宏大情感。
比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,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,你写作的时候,就可以先勾勒远方的山川河流,
再描写老人在阡陌间行走,最后给他眼里闪动的浑浊泪水一个近景特写。
运镜的方式并不固定,随着作者希望表达的情感,近景、中景、远景可以灵活组合。
切忌:镜头杂乱没有逻辑性

很多作者写画面感失败的地方在于,不懂主次,没有逻辑,他努力写了一堆描绘的文字,但在读者
脑海中,却难以形成连贯合理的画面。
解决方法:忘掉自己是个写作者,把自己当个电影摄影师去写,会好很多。
再说感官
就是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嗅觉、触觉齐上阵,或者灵活调用。
很多年轻作者喜欢写校园恋情,但往往刻意把笔墨花费在男女两人是如何热恋、如何分手这些事情
本身上面,难免会让读者烦躁。
这时候你可以插入一些画面感描写,不仅让文字轻松起来,更能让你的文章格调上一个层次。

比如刚恋爱时,你可以描写心爱的女孩从一排盛开着栀子花的树林边款款含笑走来。
白色的栀子花正在碧蓝的天空下盛开,女孩的百褶裙随风舞动,树叶也被吹得哗哗作响,像是为
你得到这样的女孩在高兴。
闭上眼,栀子的清香扑鼻而来,
你在这样的画面中幸福得几乎眩晕过去。再睁眼时,女孩已经走
到你面前,双手向你伸过来。
你迎上去握住,女孩的肌肤轻柔滑嫩,让你的身体像过电般轻轻颤栗了一下。

上面这段,并没有写两人如何热恋,但通过对男主各个感官的描述,让读者沉浸在一个清新纯洁的
画面中,谁都不能否认,这是令人向往的青春恋情。
切忌:任何情况都把全部感官交代上。
有时候只需要描写视觉和听觉,有时候只需要写嗅觉和触觉,如果生搬硬套,为了写出画面感,每
次都把视听嗅味触觉等都交代上才善罢甘休,那就成话痨了。
解决方法:先写好文字,再想象你面前有一群听众,把你的文字读出来,自己感觉不啰嗦、不单调
就行。

再说细节
我毕业刚入职一家国企时,闲得无聊,就翻员工花名册看,忽然看到一个威震我灵魂的名字:轩
辕英雄。
从此我天天盼着认识这个人,觉得他一定气宇轩昂容貌威严。
直到一天跟在主任屁股后面下车间,主任指着一堆蹲在墙根电烤馒头的工人喊:
「英雄,你个冷怂又烧电炉子了!」
人堆里缓缓站起一位满身油污的小老头,胡子拉碴,上面粘着一片馒头屑,他嘴里一边嚼,一边
呜噜噜地说:
「烤馍馍Q哩。」
这位就是轩辕英雄先生。

为什么答主要拿这段话来举例?
这段话是答主曾写过的文章中的一小段,编辑老师看到后特意告诉答主:
「胡子挂馒头屑」、「一边嚼馍一边呜侬回答」这块描写画面感太强了。文章发表后,不少读者也
反馈,这几句一读,人物立马就在眼前了。
用细节来表现画面感,重点在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。
就是说,如果让你描写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人,
你要能一笔就写出最具表现力的方面。
就像上面的人物,没正面写他怎么窝囊和不修边幅,只写个馒头屑挂胡子,就表达清楚了。
记住,不要用形容词,你写一个女孩,只会用「漂亮」,写一只猫咪,只会用「可爱」,写一幢楼
房,只会用「高大」,这些词根本不能让读者产生画面感。
答主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初恋女友,关于容貌,没写鼻子眼晴嘴巴如何,只写了一句:

「我半夜醒来旋开台灯,看见熟睡的她下巴到脖颈之间曲线,仿佛秋天刚刚形成的沙丘,让我禁
不住要陷入其中。」
答主的这点小技巧,大家参考一下明白意思就行,真要学习的话,可以看看钱钟书《围城》里怎么
通过抓住特征,写出画面感的:
孙小姐要过笔来,把红色铅按出来,在吸水墨水纸板的空白上,画一张红嘴,相去一寸许画十个
尖而长的红点,五个一组,代表指甲,此外的面目身体全没有。她画完了,说:「这个就是汪太
太的—的提纲」
这样刻画人物,简直绝了!
切忌:细节描写不能变成说明书
写人,不能从头发丝到脚后跟每一处都详细交代,写景,不能一草一木都添上。
要学会抓核心特征。

解决方法:先问自己,只用一个词形容描写对象,你会选择那个词?用这个词去找细节。
接着说心理
任何一种文学写作,最终目的都是获得读者的共情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你把文艺心理学弄明白了,画面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。
比方说,一个乖孩子一时犯糊涂,在学校偷了同学手机。第一次做这种事,回家路上心里肯定紧
张、忐忑。
普通读者怎么写这个过程呢?
肯定会用大量笔墨,写主人公内心如何纠结,如何斗争,最后甚至自责到了崩溃边缘。
这样写没错,但是没画面感,不能长久吸引读者。
聪明的作者怎么写呢?

他会先抛开主人公不讲,而是写回家路上的环境。
主人公每天放学回家要过一条河,平时都从桥上过,但今天他惶惶不定,看见河面结冰了,鬼使
神差想从冰面过。
踏上冰面,他一边小心探脚前行,一边从兜里摸出那个手机看。
不知什么时候走到河中心,忽然脚下冰面出现一道裂口,随着一阵轻微的脆裂声,裂痕像蛇一样
蔓延开去,主人公紧紧攥着手机,站在河面中央,等待最坏的结果发生。
你看,并没有刻意写主人公内心戏,但是通过跟他心理呼应的冰面场景描写,不仅完全体现出了他
偷手机后脆弱、即将崩溃的状态,更让「冰裂」这个画面揪住了读者的心,让读者也跟着紧张起
来,担心他会不会掉下去。
切忌:描写的画面不能和心理状况违和。
就是说,你想体现一个人的愉快心理,最好不要描写萧条悲凉的画面,想体现焦虑的心理,就别写
云淡风轻的闲适画面。

解决方法:这点类似于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,动笔之前,先思考一下,要表达的情感可以使用哪
些拟人、拟物对象。
以上就是如何提高写作技巧,特别是写画面感,如果你尚处于新人瓶颈期或迟迟无法签约,建议听
听下面的写作干货,里面有很多有趣易懂的写作技巧,可以花1块钱参与,让自己的写作水平,在
一个个实例解析中,提升到专业级别

作者 chenkarrys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